臺灣文化部
一,基本介紹、如何保護及推廣傳統工藝

  文化部主要負責的範圍包含原文建會下面的文化資產、社區營造、文化設施、表演、視覺藝術、創意產業、文學以及交流傳播等業務。另外,文化部負責的館院包含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父紀念館、臺灣

圖片來源: 中華民國文化部

史前文化博物館、中正紀念堂、中正文化中心。文化部每一項政策的背後,都秉持著六個理念:建構文化藝術自由體系、再現土地與人民的共同記憶、深化與發揚在地文化、提振文化經濟、強化數位革新與創造國際連結。在保護及推廣傳統工藝這一塊,文化部為了保存與推廣傳統工藝等無形文化遺產,將計劃重點放在傳承及人才培育,與不同機關還有學術機構共同合作,希望推動文化保存的同時,也能讓民間產業與社會發展具更加多元。文化部致力於阻止文化資產人才斷層,經常辦理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工藝相關的調查研究、登錄,甚至獎助及維護計畫。

二,「福滿人間-2020新春百藝特展」、舉辦過的展覽

  「福滿人間-2020新春百藝特展」是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與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合作計畫與推展的展覽。這個特展的的主題是天、地、與人。展覽以星雲大師2020年所書寫的「行道天下 福滿人間」做為新春的祝福,營造活力與希望的氛圍。展內總共有七十六件作品,創作者包含我們的採訪者之一:顏金益師傅與其他匠人們, 這些身懷傳統技藝的師傅們,以泥土、漆、竹子、籐等作為靈感,製作出精巧的工藝品。這些作品以藝術表達天地間萬物的靈動,將天地藴育用之不竭萬物的浩瀚之感展現的淋漓盡致。大地孕育眾生,藝術家創作所使用的各類媒材,皆來自天與地,世世代代就地取材,不僅反映自然環境與人文之美,更富有鄉土風情,呈現傳承工藝之美。 此外, 這個展覽也傳達工藝是人類生活智慧的結晶,工藝之美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是代代匠人的精神象徵。

三,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成立於民國91年1月,為文化部之附屬機構。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要負責統籌和規劃全國傳統藝術之維護、調查、研究、保存、傳承以及發展相關業務,但也會將部份設施委託民間專業經營,以拓展傳統藝能為目標。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組織定位是以「政府機構」為主,而園區部分設施及推廣業務則是以「委託民營」為輔,雙軌並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成立的原因便是傳承國家重要的文化藝術資產,透過推動傳統戲劇、音樂、舞蹈之研究發展、展演交流、教育推廣以及人才培育延續國家的藝術。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整合了國光劇團、臺灣豫劇團、臺灣國樂團以及臺灣音樂館,目標是讓傳統戲曲和音樂成為臺灣在傳統藝術圈甚至國際間一項獨特的優質文化指標。此外,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提出了「跨藝匯流、傳統入心-公共建設跨域加值發展計畫」,並以「三合一、一分三」的模式連結了「臺灣戲曲中心」、「宜蘭傳統藝術園區」和「高雄傳藝園區」成功地展現出臺灣傳統藝術之文化精髓、創造出國內外傳統藝術優秀人才與作品交流育成之聚集基地,進一步將臺灣傳統表演藝術推向國際舞臺。

 

圖片來源: Klook

四,介紹國光劇團、臺灣豫劇團、臺灣國樂團、臺灣音樂館

2008年,教育部宣布不再經營表演藝術團體,各個國家級藝術音樂表演團體除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和國家交響樂團外,由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統一管理,以便文化事權統一,方便行政。四年後,文化建設委員會升格為中華民國文化部,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隨之更名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為文化部的三級機構,旗下的四個派出單位分別為國光劇團、臺灣豫劇團、臺灣國樂團、和臺灣音樂館。

國光劇團的始祖是海、陸、空軍和聯勤中的陸光劇隊、海光劇隊、大鵬劇隊、明駝劇隊四個京劇隊伍,不料1995年國防部決定終止經營表驗藝術團隊,將所剩劇隊解散。教育部隨即統整原先各個劇隊的成員為國立國光劇團,各個隊伍旗下的劇藝實驗學校也整合為國立國光劇藝實驗學校。隔年,軍中同樣遭國防部終止經營的飛馬豫劇隊歸於國立國光劇團,改稱國立國光劇團豫劇

圖片來源: 臺灣豫劇團

隊。2008年教育部宣布不再經營藝術表演團隊後,國立國光劇團豫劇隊脫離國光劇團成立臺灣豫劇隊,與1984年成立的台灣國樂團(原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實驗國樂團)和只負責京劇表演的國光劇團一同移至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的派出單位。

圖片來源: 國光劇團

國光劇團是臺灣唯二的公立京劇團之一,曾至美國、英國、法國和世界各個角落舉辦巡迴公演,宣傳我國傳統戲劇。由張育華博士帶領的國光劇團在推動戲劇藝術教育方面以年度公演、校園巡演、社區巡演、示範講座等活動,向大眾提供多元且精緻又的藝術活動,分享給不同年齡、地區、和教育背景的觀眾朋友們。由彭宏志老師帶領的臺灣豫劇隊也常受

邀至國外演出,發揚豫劇之美,經典作品《慈禧與珍妃》和《花嫁巫娘》分別榮獲2008年金鐘獎最佳傳統戲劇節目獎以及2011年第九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節目等卓越獎項。劉麗貞老師帶領的臺灣國樂團用創作為臺灣傳統音樂打下深厚基礎、用演出傳遞臺灣因樂的美學品味,盼望提升臺灣傳統及當代音樂。臺灣國樂團的演出融合戲劇、舞蹈、美術、詩歌種種文學各類元素,在傳統媒介下不段尋求創新,多年來出發行的專輯如《臺灣四季》、《心花兒開滿年》、《心動・聲動》等作品均獲得佳評。除了以上表演團體外,臺灣音樂館的成立也為臺灣傳統藝術有重大貢獻。前身為民族音樂中心,館內設置臺灣音樂常設展且擁有豐富多元的臺灣音樂影音圖書,向大眾推廣臺灣傳統音樂之美,「追尋台灣音樂之美,就從這裡開始。」

五 臺北市文化局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成立於1999年11月6日,為全國第一所專責地方文化與藝術發展事務的機構,附屬機關包含了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市藝文推廣處、臺北市中山堂管理所、臺北市立文獻館、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及臺北市立國樂團等。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成立意旨主要為推廣及規劃地方文化相關的建設,保存文化資產 (傳統表演藝術、傳統工藝及民俗等),策畫文化相關的交流與傳播等活動,與執行文化相關法規等方針。

臺北市文化局自成立以來便積極輔導各類傳統工藝,除了創立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與臺北市傳統表演藝術傳統工藝及民俗審議會等機構外,更開放補助與協助民間關於傳統工藝保存、研究、出版、研討、推廣的計畫。臺北市文化局也配合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將其所推出的傳統工藝傳習課程的資訊張貼於臺北市文化局網站上。此外,臺北市文化局也時常主辦傳統工藝的展覽,演出,及競賽等有助於促進傳統工藝發展的活動。

臺北藝術節每年於八月期間主辦,於2010年開辦,為國內外知名的藝術嘉年華會。臺北藝術節集結許多世界知名藝術作品展出並促進人文與創意思維,是臺灣與國際間的重要交流平台。除了提升臺灣人民的藝術水平、提供藝術家豐富多元的創作平台與提高國內外藝術家的知民度外,臺北藝術節更是促進文化產業及當地觀光的重要活動。

六 臺北文化資產中心

臺北市文化資產中心有制定計劃案來維護有形式的文化資產像是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考古遺址、史蹟、文化景觀等等以避免文化的流失,更透過長期的紀錄、調查、與研究去保持無法記錄下來的傳統文化的技術與價值觀。此外,許多的文化運動和公共藝術表演提升了人們對文話資產的態度與對臺灣的文化認同。舉例來說,其中臺北市文化局提倡了人們對原住

圖片來源: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民的了解,以戲劇的形式推廣各個原住民文化。臺北市文化局希望能透過此戲劇,讓人多關心少數的原住民,尊重他們的文化,與認識自己國家的群組認知。

七 高雄市文化局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簡稱高市文化局,創立於2003年1月1日。此機構於2010年12月25日與原高雄縣文化局合併,成為現今之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高雄市文化局著重於高雄市之文化發展與資產、表演產業、文創與影視發展、博覽、與各種高雄節慶之籌劃。高雄市文化局負責的節慶包括:高雄春天藝術節、高雄電影節、高雄設計節、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與高雄國際鋼雕藝術節等。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整體的組織願景主要分為七大類。為提升高雄市民之人民素養,第一類著重於將高雄轉型成一個閱讀城市,建立一個具有書香文化的氛圍,並同時提高高雄的典藏書籍量與品質。再者,此文化局相信文化的延續及保存的重要性,於是在行銷文化資產及加強文化觀光導覽這一方面一直

圖片來源:高雄春天藝術節

有持續計畫與拓展。高市文化局也希望能讓高雄民眾能生活在一個充滿藝術文化的地方。為達此目的,文化局時常辦理展演活動,開啟教育資源平台,與辦理活動讓民眾體驗文化藝術之精髓。高雄政府文化局主要推動的不只是靜態的文化,他們也著重於培育跨界藝術的跨節人才,並建構網上資源平台讓更多民眾能輕易的接觸到人文藝術表演。而這些藝文活動都被文化局重視也被強化所有活動的特色與深度,加深民眾人文藝術保存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高雄文化局也著重於將高雄文化拓展至國際舞台,所以文化局有辦理許多國際性表演與國際城市表演藝術交流,並爭取籌建國際性認可之表演場所。最後,在願景中最重要的即為把高雄塑造成一個文化城市。對於人民,文化局希望能凝聚所有高雄市民對於高雄文化的認同。而文化局利用高雄市文化中心,廣邀市民參與,著手共同傳承與守護高雄的文化。

在推廣傳統工藝方面,高雄政府文化局於自己網站便時長更新關於傳統彩繪、木雕、布袋戲偶、與神像雕刻的相關報導。而這些報導,都是經過與資深的傳統工藝師傅的訪問。每一種工藝在網站上都有詳細的解說,例如:區域、保存者、與名稱。除了網路上的推廣,文化局也出了許多關於傳統工藝的書提供市民購買,而在網站上便有每一本書的摘要提供民眾免費點閱。

 

八 高雄文化發展中心、文化資產中心

高雄市文化資產中心不但希望擴展文化館以多元行銷地方文化,更希望能透過觀光導覽來使更多人了解到保存文化的重要性。舉例來說,為了推廣高雄文化,他們文化局的官方網站就詳細的說明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文化景觀、古物、傳統表演藝術、民俗甚至是口述傳說等文化資產。其中最受歡迎、點閱率最高的古蹟就是旗後礮臺,也就是明清時期由唐定奎、王福祿所籌建的第一座在臺灣融入中國和西洋形式的炮台。不但形式精美、圖案鋪砌,旗後礮臺更具有豐富的歷史意義。

圖片來源:旗後礮臺

九,引注資料
  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成立緣起。2020年2月13日,取自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1115050441/http://www.ncfta.gov.tw/ncfta_ce/c05/index.aspx
  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2020年2月13日,取自https://www.ncfta.gov.tw/taiwanmusic_74.html
  3.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光劇團。2020年2月13日,取自https://www.ncfta.gov.tw/guoguangopera_71.html
  4.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豫劇團。2020年2月13日,取自https://www.ncfta.gov.tw/bangziopera_73.html
  5.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國樂團。2020年2月13日,取自https://www.ncfta.gov.tw/ncO_72.html
  6.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組織介紹。2020年2月29日,取自https://www.culture.gov.taipei/frontsite/cms/contentAction.do?method=viewContentList&subMenuId=101&siteId=MTAx
  7. 縣市文化局設立之緣由與現況描述。2020年2月29日,取自
  8.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演藝團體。2020年2月29日,取自https://www.culture.gov.taipei/frontsite/artorganization/groupFrontListAction.do?method=doRead&iscancel=true&groupId=2914
  9.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文化資產。2020年2月29日,取自https://www.culture.gov.taipei/frontsite/ch/newsAction.do?method=viewContentList&subMenuId=1030120&siteId=MTA1
  10.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組織沿革。2020年2月29日,取自https://www.boch.gov.tw/content_129.html
  11.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發展沿革。2020年2月22日,取 khcc.gov.tw/rwd_home02.aspx?ID=$1101&IDK=2&DATA=249&EXEC=L
  12.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組織願景。2020年2月22日,取自khcc.gov.tw/rwd_home02.aspx?ID=$1101&IDK=2&EXEC=L&DATA=37328&AP=$1101_HISTORY-0
  13.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傳統工藝。2020年2月22日,取自heritage.khcc.gov.tw/HeritageList.aspx?appname=TraditionalCraft&Type=TraditionalCraft
  14.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文化資產。2020年3月1日,取自http://heritage.khcc.gov.tw/HeritageList.aspx?appname=heritage02&Type=HistoricalRelics
  15.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旗後礮臺。2020年3月1日,取自
  16. 文化部-文化新聞。2020年3月1日,取自

No.800, Huacheng Rd., Xindian Dist.,

New Taipei City 231, Taiwan

TEL:+886-2-2216-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