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技藝資料庫
一,傳統木工藝

  臺灣在神像使用的傳統木工藝大多都使用樟木、檜木、肖楠木、檀香木以及紅豆杉木。在選擇用來製作神像的木材時, 師傅們總是會是照著神的旨意。選完木材後更要照著民俗,在良辰吉時祭祀並開斧,之後才能開始神像雕刻。神像的姿態和比例大多都用分線的分式先繪出概要,無論是坐姿、立姿、或蹲姿都必須先構圖。

  神像雕刻大多都是由下往上雕刻 ,這有三個原因。第一,木材的紋路是由下往上形成,所以為了讓雕刻出來的神像順著紋路,師傅們大部分都是從下往上雕神像,使神像看起來更有威嚴、有神力。第二,由下往上雕刻能讓師傅們在雕刻時更加地方便、順手。第三,避免對神有所不敬。未經過雕刻的木材是四方體,而先雕塑神像的下緣就能避免神像的頭碰撞雕刻臺的桌面,造成對神明的不敬。

二,神像雕刻

  臺灣的神像雕刻技術是經過兩、三百年累積而成的。臺灣的雕刻技術源於泉州、漳州及福州的傳統雕刻。當時,這些地區的居民紛紛渡海來臺,而為了幫助他們面對在外地開墾的危險與恐懼,移民往往會帶著小型的神像保平安,第一批閩南風格的雕刻技術也因此傳到臺灣。往後許多的其他事件也造成中國雕刻技術的傳入,例如撤退來臺的國軍等等,使得臺灣的神像雕刻文化越來越多元。此時臺灣神像風格可稱為「內地化」。之後,中國傳統雕刻技術漸漸的在臺灣融合其他雕刻派的優點,形成獨特的風格,稱作「外地化」。臺灣的神像雕刻分成了許多派別,大多是以中國的地區來區分,例如福州派與泉州派等,各派在臺灣也發展出與中國不完全相同的風格。最終,在不斷的創新之下,塑造成了臺灣神像藝術。

圖片來源:唐山家具

三,安金彩繪

  「安金」是一種中國傳統工藝,歷史悠久。安金又稱做貼金和安金箔,意思是在木頭或是石頭的表面貼上金箔。安金包括了貼金以及擂金,而專業的工匠就稱為「安金師傅」。在台灣,金箔有六種尺寸以及五種純度,而師傅們為了呈現出最完整的作品,挑選出最適合的金箔也是一門學問。在製作神尊時,最後的四個步驟為白身、二度、描金以及安金。其中,安金便是在整座

圖片來源:禾豐宗教文物

神尊上進行彩繪再貼上金箔的過程。若是神尊本身的木頭材質較差,有些師傅會選擇直接進行安金這項動作以掩蓋木材原始的樣貌。金箔能夠隔絕空氣和濕氣,所以安上金箔的木雕壽命較長,和其他木雕相比能保存比較久。黃金得來不易,在大多數人的眼中都相當的值錢。正因此,安金過後的作品就擁有尊貴的象徵。

四,引注資料
  1. 道教學術資訊網站。2019年2月12日,取自http://www.ctcwri.idv.tw/
  2. 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2019年2月6日,取自http://nrch.culture.tw/
  3. 國立故宮博物院。2019年2月14日,取自https://www.npm.gov.tw/
  4. 林新發神桌佛像。2019年2月14日,取自https://linshinfa.pixnet.net/blog/

No.800, Huacheng Rd., Xindian Dist.,

New Taipei City 231, Taiwan

TEL:+886-2-2216-6000